什么是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 BPH)是中老年男性常見的泌尿系統疾病,指前列腺組織非癌性增生導致腺體體積增大。前列腺位于膀胱下方,包裹尿道,負責分泌前列腺液參與精液組成。隨著年齡增長,前列腺細胞增殖速度加快,擠壓尿道,引發排尿障礙。盡管是良性病變,但若不及時干預,可能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甚至損害腎功能。
前列腺增生的病因
前列腺增生的確切機制尚未完全明確,但以下因素被公認為主要誘因:
- 年齡因素:50歲以上男性發病率顯著上升,60歲以上人群超過50%,80歲以上高達90%。年齡增長導致激素水平變化,尤其雄激素(如睪酮)與雌激素比例失衡,刺激前列腺細胞增生。
- 激素影響:二氫睪酮(DHT)是睪酮的活性代謝產物,可促進前列腺細胞增殖。5α-還原酶抑制劑類藥物正是通過阻斷DHT生成來治療增生。
- 遺傳傾向:家族中有前列腺增生病史的男性患病風險更高,表明基因可能參與調控。
- 生活方式:肥胖、缺乏運動、高脂飲食及慢性炎癥(如前列腺炎)可能加劇病情進展。
前列腺增生的常見癥狀
前列腺增生癥狀主要源于尿道受壓,可分為儲尿期與排尿期兩類:
- 儲尿期癥狀:尿頻(尤其夜尿增多)、尿急、急迫性尿失禁。
- 排尿期癥狀:尿流細弱、排尿費力、排尿時間延長、尿后滴瀝。
- 并發癥:嚴重時可出現尿潴留、血尿、膀胱結石或反復尿路感染,長期梗阻還可能損害腎臟功能。
如何診斷前列腺增生?
診斷需結合臨床表現與醫學檢查:
- 病史詢問:醫生通過國際前列腺癥狀評分(IPSS)量表評估癥狀嚴重程度。
- 體格檢查:直腸指檢(DRE)可直接觸診前列腺大小、質地及有無結節。
- 實驗室檢查:尿常規排查感染;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檢測排除前列腺癌。
- 影像學檢查:超聲可測量前列腺體積、殘余尿量;尿流率測試評估排尿功能。
前列腺增生的治療方法
治療策略需根據癥狀輕重、年齡及并發癥定制:
- 觀察等待:輕度無癥狀者定期隨訪,調整生活方式(如減少飲酒、咖啡因攝入)。
- 藥物治療:
- α受體阻滯劑(如坦索羅辛):松弛尿道平滑肌,改善排尿。
- 5α-還原酶抑制劑(如非那雄胺):縮小前列腺體積,需長期服用。
- 聯合用藥:對中重度患者效果更佳。
- 手術治療:適用于藥物無效或并發癥患者:
- 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TURP):金標準術式,切除增生組織。
- 激光手術(如HoLEP):出血少、恢復快。
- 微創療法:如前列腺支架或尿道懸吊術。
預防與日常管理建議
雖無法完全避免增生,但可延緩進展:
- 規律運動:每周150分鐘中等強度鍛煉(如快走、游泳)。
- 健康飲食:多攝入番茄(富含番茄紅素)、南瓜籽、綠葉蔬菜;限制紅肉及高脂食物。
- 避免憋尿:及時排空膀胱,減少尿道壓力。
- 定期體檢:50歲以上男性每年進行一次前列腺檢查。
結語
前列腺增生是男性衰老過程中的常見問題,但并非不可控。早期識別癥狀、科學治療及積極的生活方式干預能有效管理病情。若出現排尿異常,務必及時就醫,避免延誤導致并發癥。通過規范診療,絕大多數患者可重獲順暢排尿,提升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