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房顫?

房顫,全稱為心房顫動,是一種常見的心律失常疾病。它指的是心臟的心房部分發生快速、不規則的電活動,導致心跳失去正常節律。正常情況下,心跳由竇房結控制,節奏規律;但在房顫狀態下,心房的電信號混亂,心房肌肉無法有效收縮,從而影響心臟泵血效率。房顫不僅會引發心悸、疲勞等癥狀,還可能增加中風、心力衰竭等嚴重并發癥的風險。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全球約有數千萬人受房顫困擾,尤其在老年人群中發病率較高。

心臟解剖示意圖

房顫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房顫的發生與多種因素相關,常見病因包括心臟結構異常和外部誘因。心臟疾病是主要驅動因素,如高血壓(長期高壓導致心房擴大)、冠心?。ü跔顒用}狹窄影響心肌供血)、心臟瓣膜?。ㄈ缍獍戟M窄)以及心肌病等。年齡增長也是一個關鍵風險因素,60歲以上人群發病率顯著上升。其他誘因包括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激素過量刺激心臟)、肥胖、糖尿病、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等代謝性疾病。生活方式因素也不容忽視,如過量飲酒、咖啡因攝入、長期壓力或焦慮,都可能通過干擾自主神經系統誘發房顫。遺傳因素在部分病例中也有作用,家族史會增加患病風險。及早識別這些原因,有助于針對性預防。

房顫的常見癥狀有哪些?

房顫的癥狀因人而異,有些人可能無明顯不適,而另一些人則癥狀顯著。最常見癥狀包括心悸(感覺心跳過快或不規則)、胸痛或胸悶(由于心臟供血不足)、氣短(尤其在活動時)、疲勞和虛弱感。其他表現有頭暈、暈厥、出汗增多,以及尿頻(因心房壓力變化)。在嚴重情況下,房顫可能導致血流淤滯,形成血栓,進而引發中風,表現為肢體麻木、言語困難等。部分患者還可能出現心力衰竭癥狀,如下肢水腫。值得注意的是,無癥狀房顫同樣危險,需通過定期體檢發現。

心電圖顯示房顫波形

如何診斷房顫?

診斷房顫主要依靠臨床檢查和專業設備。醫生會先進行病史詢問和體格檢查,重點聽診心跳節奏。心電圖(ECG)是金標準,能直接記錄心臟電活動,顯示房顫特有的不規則波形。對于陣發性房顫(癥狀間歇出現),可使用動態心電圖監測(Holter監測)24小時或更長時間。其他輔助手段包括心臟超聲(評估心臟結構和功能)、血液檢查(排查甲狀腺問題等誘因)以及運動負荷測試。早期診斷至關重要,能及時干預減少并發癥。

房顫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房顫治療目標包括控制心率、恢復竇性心律、預防血栓并發癥。心率控制常用藥物如β受體阻滯劑(美托洛爾)、鈣通道阻滯劑(地爾硫卓)或地高辛,旨在減緩心室率。對于恢復正常心律,可采用藥物復律(如胺碘酮)或電復律(電擊治療)。導管消融術是一種微創手術,通過射頻能量破壞異常電信號源,治愈率較高。長期管理需抗凝治療預防中風,常用華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藥(如利伐沙班)。生活方式干預如戒煙、限酒、控制體重和血壓也必不可少。治療需個體化,由心臟專科醫生制定方案。

如何有效預防房顫?

預防房顫需從控制風險因素入手。首要任務是管理基礎疾病,如規律監測并治療高血壓、糖尿病,通過藥物和飲食將血壓血糖控制在目標范圍。心臟健康維護包括定期鍛煉(每周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均衡飲食(低鹽、高纖維、富含果蔬),避免高脂食物。限制酒精攝入(男性每日<2標準杯,女性<1杯)和咖啡因。戒煙至關重要,煙草中的尼古丁會刺激心臟。壓力管理通過冥想、瑜伽等方式緩解焦慮。定期體檢(尤其心電圖篩查)能早期發現異常。對于高危人群,醫生可能推薦預防性藥物。堅持這些措施可顯著降低發病率。

結語

房顫是一種可防可控的心臟疾病,了解其病因、癥狀及防治策略至關重要。通過積極的生活方式調整、及時醫療干預,大多數患者能有效管理病情,減少并發癥風險。如果您或家人出現相關癥狀,務必盡早就醫,進行專業評估。保持心臟健康,從日常習慣做起,共同守護生命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