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A9VG-皮皮)
感謝譯林出版社提供的《巖田先生 任天堂傳奇社長如是說》試讀本,讓我得以在本書上市前夕領略其中魅力。 ?
@6%UUY$(K~EHK[G%QQZQ$[C.png (273.03 KB, 下載次數: 30)
下載附件
2021-7-10 13:29 上傳
一轉眼,巖田先生已經離開了七個年頭。毫無疑問,他是一個有獨特魅力的人,因此關于其精神遺產的探討從未停止,就比如那句揮之不去的名言: ? “在我的名片上,我是一名社長;在我的頭腦中,我是一名游戲開發者;但在我心中,我是一個玩家。” ? 在回顧其人影像時,這句話也令我感慨頗深。然而,想起這句話的同時,我又往往忍不住進一步去想——巖田先生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社長?一個什么樣的游戲開發者?又是一個什么樣的玩家?這三個問題,我始終是沒有答案的,或者說,無法給出一個肯定的答案。而在閱讀這本《巖田先生》的過程中,我腦海中漸漸浮現出了清晰的影像。 ? 以下,我便從這三個問題入手,以結合原文、附著主觀感想的形式,談談我獲得的啟發。
公正的社長
? 首先,關于巖田先生作為社長的畫像,這似乎是一個定論,因為實際上巖田先生自己給出了答案——一名比較公正的社長。 ? 怎么去理解“公正”二字?坦白說,當我看到這里的時候,不免有一種意外的感覺。我對身為社長的巖田先生有很多預置的印象,比如他是一個謙虛、謹慎的社長,他是一個領導力很強的社長,他是一個事無巨細、身體力行的社長,或者干脆就說是一個忙碌的社長也好。但是,為什么要用“公正”這個詞呢? ? 我想這個地方是值得咂摸的,而當我徹底理解到公正的含義后,又不免感嘆這個詞的精準。 ? 關于巖田先生所說的公正到底是指什么,書中有許多佐證的條目,但我認為可以進行某種程度上的概括,那就是——作為社長的公正,優先體現在尊重每一位員工的個性和情緒上。 ? 所謂公司,就是憑一己之力難以達成目標、需要**各種各樣的成員齊心協力做事的地方。而怎么讓完全不同的人們把力氣往一處使,這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巖田先生拿自己舉例:雖然很多時候他擔任研發系統中的核心角色,但實際上他是個地道的程序員,不會畫畫、也不會作曲,而對于團隊中從事這些自己所不擅長的領域的人,他是時刻懷有敬意的;而對于年輕、資歷淺卻擁有高效工作方式的程序員,他也會主動學習,并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事”。 ? 除了這種對他人能力的尊重之外,在兼顧情緒方面,巖田先生也有自己的見解。就比如,在HAL研究所時期,他每隔半年就要與全體員工進行一次單獨面談。對于他來說,這是一定要做的事——“就算沒有機會,也要創造機會”。至于這種做法的目的,他是這樣闡釋的:每個人都想讓上司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希望能夠理解自己的苦衷。那么換個角度來說,如果不能去理解、或始終在一種“你就按我說的去做”的氣勢下工作,就會生成一種強大的壓力。久而久之,越積越深,以至于生出不滿、讓交流變得越來越困難。 ? 巖田先生深知這種狀態的弊端,因此也極為重視紓解的途徑。這也就是他每次在面談時都會提到的那個問題的緣由——“你覺得快樂嗎?”這是一切問題的前提,在這個問題之后,他會進入傾聽模式。這種傾聽往往是有效的,因為“他是那種可以讓對方放下戒備、敞開心扉的人。”其實說到這,我也可以用一個游戲術語來形容這個過程,你可以把“巖田先生的交談”想象成一個增長士氣的Buff,每半年一次輪流給所有員工疊一層。這樣是不是清晰多了?想一想,如果我們所從事的團隊中也有一位這樣的領導,那該是一件多么幸運的事。
img_pic_1625562010_0.png (371.98 KB, 下載次數: 24)
下載附件
2021-7-10 13:29 上傳
? 這里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什么巖田先生會如此在意“尊重”的價值。在這本書中,這個問題有非常全面的解析,而我認為其中的關鍵點在于四個字——弱者視角。 ? 巖田先生是一個非常善于從弱者視角思考問題的人,他以較低的姿態為人處世——毫無疑問,作為行業領導者,這是一種人格魅力。但是,也不能忽視其背后存在的實際意義:低姿態有時讓視野變得更廣。拿面試環節舉例,巖田先生認為,作為面試的發起方主要分為兩種類型:一種是能讓對方放下戒備、敞開心扉的類型;一種是不用對方敞開心扉就做出判斷的類型。后者善于拋出噎住對方的問題、采用對抗性的思維來檢驗判斷依據。但巖田先生不然,他屬于前者。 ? 他總是說“為何不從最容易的問題開始入手?”讓對方談談做過的最有意思的工作是什么,最沒意思的工作是什么,這樣的話,兩個人之間的距離也就被拉近了—— ? 但是,注意了啊,這里絕非只有“表面上的意義”。如果你認為巖田先生只是想跟你推心置腹地聊天,或是單純地交個朋友,那就錯了。實際上,從這些稀松平常的問題中,巖田先生往往可以判斷出對方的為人,尤其是——對方是否是一個善于偽裝的人。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對于不懂、不了解的事不覺得羞恥、不刻意掩蓋,這樣的人行為和動機都很純粹,可以在短期內吸收更多的知識;而對于不懂的事,總是試圖加以掩蓋,這樣的人相處起來就會比較艱難,也容易聽不進去意見。” ? 當然,這里并不存在絕對的勝負論。但從書中的一些細節描述中,我可以感受到巖田先生的傾向。比如,他說,能讓人輕松罵出“你這個笨蛋”的人,生氣時會跳腳、開心時手舞足蹈的人,和他們相處在一起就很有趣;相比之下,在心中設置了底線,其他人需要揣摩后才敢發出合適的評論的話,這樣就會很辛苦。 ? 其實看到這的時候,坦率地說,我不禁笑了——原來這種地方還藏著巖田先生老謀深算的一面!歸根究底,這種方法只有巖田先生才能掌握,或者說只要像巖田先生這樣在強者位置上亦能保持弱者視角的人才能掌握,而這也是我前面提到的“作為社長的公正”的一種前提。不過,這僅僅是微觀角度——對待個體員工上的表現,作為社長,他還有宏觀視角下的更長遠的考慮。 ? 放低姿態,對于誰而言更加重要?答案是成功的人。巖田先生說:“體驗過成功的團隊最難改變”。尤其是,這成功并非建立在運氣、而是建立在誠實的努力的基礎上,這種情況下做出大幅度改革、去否定一些既成的東西,恐怕讓人很難接受。但如果不這么做的話,曾經的創意很快便會淪為單純的效益比較,繼而陷入自我封閉的循環。 ? 但是,能站在弱者視角思考問題的巖田先生不會讓這種情況發生。因此即便已經成為頂尖,也要堅持為玩家創造更多出乎意料的驚喜,而“這才是正確的道路”。 ? 說到這一點,不能光以巖田先生為例,而是要客觀地看待任天堂這個整體。不能否認的是,任天堂這家公司本身具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幾乎是寫在基因里的,而巖田先生則將其保持并發揚了下去。 ? 書中有這么一句不起眼的對話,使我恍然大悟,那是山內先生對巖田先生說的:“任天堂和人家打起來的話就一定會輸,我們不要和人家打架呀!”這聽起來似乎是一句玩笑話,而實際上卻蘊藏著這家公司發展至今的真諦,那就是“藍海戰略”——變革,往別人沒去過的地方走。可以說巖田先生始終在貫徹這種戰略,以創新為先,不論何時都把這句話當作前提。而在這個過程中,他的弱者視角、為人處世的態度和工作哲學,都是披荊斬棘的武器。 ? 說到這,我也想起了書中第三章最后的一句話:(在回憶DS和Wii的成功時,他卻心悸于)“世界上也有很多付出了同樣努力,卻沒有得到相應回報的例子。”作為站在山巔上的領袖,對同事、對下屬、對行業和對手、甚至對領域內外的所有人和事,都能時刻秉承著尊重和客觀看待的態度,此不愧為其公正所在。
無我的開發者
? “無我”這個詞,我幾乎沒有多想就把它放了上來。在我看來,書中雖然沒有出現“無我”這兩個字,但它卻藏身于各個章節的字里行間之中。 ? 就比如,在介紹自己的工作方法時(這個地方宮本先生就要出場了)他常以“宮本觀察家”為前提。那么具體怎么做呢?是這樣的,宮本先生非常喜歡做一種測試,即對新做好的玩法或者半成品,先找一個完全沒接觸過的人來體驗并給出意見。于是,此處當有如下情境重現: ? “ 這一天,宮本先生叕搞出一個新玩法,他開心地走到公司門口,揪了一個小伙子進來,對他說:“你來試試我的新游戲。” 小伙子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么。“誒?我來試?可是我根本不會玩游戲呀!” “正因為如此,才讓你玩。” 小伙子被抓到工位上,開始對著半成品操作起來。而在他操作的同時,宮本先生一直站在他身后,細致入微地觀察;而就在宮本先生觀察小伙子的同時,巖田先生也在身后細致入微地觀察宮本先生... ” ? 以上便是“宮本觀察家”和“宮本先生的越肩視角”這兩個標簽的來歷。段子是玩笑,不過標簽可是貨真價實的!實際上,宮本先生始終堅持一種觀點——不要先看說明書再玩游戲。這里也有一個延伸觀點——玩家玩不明白的地方一定是自己的設計出了問題。為了客觀地檢驗這種情況,便不斷地找新手來試驗,自己則站在一旁收集反饋,這就是“宮本先生的越肩視角”的由來。巖田先生在這里面加了一層,他也站在旁邊“偷師”宮本先生的檢驗方法。 ? 那么我認為這個地方,其實也是巖田先生作為開發者所擁有的一種品質:善于站在別人的立場上發現問題。書中還舉了這樣一個例子,有一次在餐廳吃飯時,客人對老板說,“你家飯菜給的量太多了!”巖田先生自問,為什么客人覺得“太多”?也許確實是太多了,是根本吃不了的程度;但也許原因不在“多”,而在于“不夠好吃”。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么店家將菜量減少,是不會解決問題的。 ? 拋開自我意識,以觀察者的角度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并且將他人的經驗化為己用,這種能力對任何人來說都是很難得的。巖田先生如此,“被偷師”的宮本先生也同樣如此,你看,他雖然不精通計算機,但卻是“不用專業知識也可以和程序員良好溝通的人。”
@H_G)ES$V{}~XRBV{[NO2PQ.png (467.8 KB, 下載次數: 33)
下載附件
2021-7-10 13:29 上傳
? 除此之外,巖田先生的無我更多體現在“善于配合、甘于配合”上。對于一個有能力和抱負的人來說,做到這一點并不容易。這里必須注解一下,巖田先生本身是一個能力極強的人,作為程序員,他獨挑大梁開發了許多經典作品,如初代的《任天堂明星大亂斗》,也幾乎是由他和櫻井兩個人完成的;在HAL研究所時期,他也有過類似“這件事由我來做最合理”“我的綜合實力最強”等等有氣勢的表述,且無人不服氣——那么這樣一個人,會甘于做配角嗎? ? 會。如果對那個大家都希望達到的目標好的話,他便心甘情愿地這樣做。最好的例子是《地球冒險2》,這款游戲的靈魂不在于技術,而在于糸井重里這個人。認識到這一點后,巖田先生重構了開發進度,并最終在糸井的指導下將游戲完成。而這個地方也生出了日后惹出爭議的那句巖田先生的名言“程序員不會說不”。現在我們知道,單獨看這一句,實有斷章取義的嫌疑,因為它的背景是“只要糸井先生提出創意和想法,我都會去實現。”這才是這句話想表達的含義。 ? ? 為什么巖田先生總能保持這種“無我”的狀態?這當有一定的歷史因素,比如,他年輕時體弱多病、受到過同學的欺凌,而在開始職業生涯后,很長一段時間在大公司面前也處于被動和弱勢的地位,這種長期處于弱者視角下的經歷,使得他換位思考的動機異于常人,也更容易理解處于不同狀態下的對方的想法。 ? 說到這個地方,我覺得書中真是列出了幾個“不得了”的例子。比如,在HAL研究所最難的那段時期,沒有幫手、沒有額外的收入,也仍然埋頭苦干,永遠拿出“讓對方超出預想的回報”;而即便日后當上社長、有了相對強勢的位置,也絲毫沒有過“雪恨”的想法,甚至在回首往事時,還會因產生“給我三個自己的復制人就好”這樣的想法而感到羞愧。我想這些事我自己恐怕是做不到的,或者說無法心甘情愿地做到,我甚至找不到其中的樂趣,但巖田先生不是這樣一個人,當他是一個開發者時,無論多么艱難,他總是樂在其中的。
“?”之玩家 巖田先生是什么樣的玩家?我答不出來,這個問題把我難住了。書中沒有寫“巖田先生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玩家”或者說“巖田先生到底喜歡玩什么樣的游戲”,沒有這些定論,我只能去推測,發揮自己的想象力——這不代表“憑空捏來”,而是根據他的經歷而產生了一些印象。 ? 首先,就像我們經常說的那句“心有所想,如有所愿”一樣,巖田先生雖然沒說過自己是什么樣的玩家,但他有沒有說過他崇拜的玩家是什么樣的呢? ? 好吧,也沒說過。但沒說不代表沒想,像我這樣八卦的人,就善于在字里行間尋找蛛絲馬跡,推斷出他心目中的理想玩家是什么樣子。說到這個話題,我們還是要坐時光機回到30年前,回到《地球冒險2》的開發室內,找到糸井重里——對,他,我認為他就是巖田先生所崇拜的那種玩家。 ? 為什么這么說呢?在開發《地球冒險2》的過程中,巖田先生對糸井先生的評價是至高的,他說“他具有玩家本位的視角”,“具備一般游戲制作者沒有的豐富經驗”,“提供了我絕對想不到的創意”,他還說糸井先生的臺本“有趣、感人、無聊、超乎常識...但無論如何,所有細節都會對玩家產生影響,這是絕無僅有的”...可以說,巖田先生始終對糸井先生抱有一種憧憬,這種憧憬基于后者是一位“閱歷豐富的玩家”,因此,作為心中的映射,我不妨也可以推斷出巖田先生本身也是一個具有豐富閱歷的玩家。 ? 但是,一個單獨的標簽怎么能概括作為玩家的巖田先生呢?除了豐富的閱歷,我認為他起碼還是一個自得其樂的玩家。畢竟,就像他自己說的那樣——“天下哪有有趣的工作?只有善于發現有趣之處的人而已。”一個善于創造快樂的人,必然有主動發掘快樂源泉的能力,而這種能力一定會在玩游戲的過程中有所體現。 ? 而實際上,巖田先生自己舉的例子就證明了這一點——那是《瓦力歐制造》的開發過程中,測試版加了“唱片機”的玩法,也就是把游戲機放在椅子上,然后轉動椅子,就會出現音樂。那個時候,巖田先生幾乎天天在辦公室內轉椅子,一直轉,一直轉,一直說著“真無聊啊”,一直轉...轉到自己開心得不行,才停下。你看,這樣一個巖田先生,怎么可能不是自得其樂的玩家。 ? ? 光是這兩點也不足以揭開“?”的謎底,因為我發現還漏掉了一個關鍵的細節,而這個細節是巖田先生作為玩家的本質,那就是“分享”,他絕對是一個樂于分享的玩家。 ? 他不止一次說過,把快樂帶給別人,就會讓自己感覺很幸福,這一點幾乎貫穿了他的人生。遑論HAL研究所和任天堂本社時期,就算從“夢開始的地方”也可以搜尋到這些線索。書中講到,當身為高中生的巖田先生,第一次買到了惠普的計算機,摸索出編程的方法,制作了幾個小游戲,緊接著,他做了什么?是的,分享給他的同桌。他在回憶中反復提到了這位從未露面的同桌,從描述來看,他對他產生了非常積極的影響。那么換個角度來說,為這個“一號用戶”創造快樂并得到肯定,這樣一件小事,其實也就是之后其職業生涯的縮影。他一直在分享快樂,一直在從分享中獲取幸福感——因此,他是一個樂于分享的玩家。
}TYCXA3T4H`CA4OBMM7$WPJ.png (249.72 KB, 下載次數: 26)
下載附件
2021-7-10 13:29 上傳
? 好了,我已經給巖田先生安了不少標簽,但是有一點我還沒提到——他肯定不能不算是一個喜歡挑戰的玩家呀!他可說過這樣的人生格言:天才是指迎難而上的人。在有過那么多次埋頭苦干的經歷后,還有什么關卡能難住他呢?他一定喜歡挑戰,且樂在其中,因此,他是一個喜歡挑戰的玩家。 ? 除此之外,巖田先生很可能是一個操作水平很高的玩家——好吧,這一點我拿不準,而且我覺得他看起來不太像...根本不像!但是有人能提供這方面的證詞,這個人就是宮本先生,他可是感嘆過“巖田先生敲鍵盤的速度快得驚人!”擁有令見多識廣的宮本先生都驚訝的手速,他的操作水平怎么可能不好呢... ? 好了,關于巖田先生是一個什么樣的玩家,以上就是我從蛛絲馬跡中捋出的線索。看到這里,肯定有人會納悶:所有這些前綴,要說起來也沒什么特別的,天下所有普通的玩家都具備呀?那么我想這個地方也應該有一個對應的總結了,的確,我在這本書中沒有找到巖田先生的玩家身份之謎,而只找到了他身為一個普通玩家的蛛絲馬跡——但是,這又有什么不好呢?與其神化、非要找出一個和常人拉開距離的標簽,不如坦誠地相信那并不是巖田先生的本意,因為歸根究底,他和屏幕前的你我一樣,無非是一個普通的玩家。
對于以上三個問題的闡述,便是我作為玩家和讀者的有感而發。不過正如前言所述,我的感想乃“拾零之零”,關于巖田先生其人,書中有更多的畫像碎片等待拾取,相信每個人在閱讀后也都會獲取一副比較完整的畫像,這也是本書的最大魅力—— ? 我想這一點也可以用來回答開篇中巖田先生自己提出的那個問題——“這些話值得出一本書嗎?” ? 答案不言自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