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間質性肺炎?

間質性肺炎是一種影響肺部間質組織的慢性疾病,主要指肺間質(肺泡壁、血管周圍組織)發生炎癥和纖維化。這種疾病會導致肺功能逐漸下降,影響氧氣交換,嚴重時危及生命。間質性肺炎并非單一疾病,而是包括多種類型,如特發性肺纖維化、結節病等。早期發現和干預對改善預后至關重要。

間質性肺炎的常見病因

間質性肺炎的病因復雜多樣,主要包括環境因素、感染、自身免疫疾病和遺傳因素。環境暴露如長期吸入粉塵(如石棉、硅塵)、化學煙霧或吸煙是主要誘因。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或細菌感染也可能引發炎癥。自身免疫疾病如類風濕關節炎、系統性紅斑狼瘡常伴隨間質性肺炎。遺傳易感性在某些家族中可見,但具體機制尚在研究中。避免風險因素能顯著降低發病概率。

肺部解剖結構示意圖

間質性肺炎的典型癥狀

患者常表現為漸進性呼吸困難和干咳,尤其在活動后加重。其他癥狀包括胸痛、乏力、體重減輕和杵狀指(手指末端膨大)。隨著病情進展,可能出現發紺(皮膚發藍)和呼吸急促。癥狀通常緩慢發展,易被誤診為普通呼吸道感染。如果出現持續咳嗽或氣短,應及時就醫排查。

呼吸困難患者示意圖

如何診斷間質性肺炎

診斷基于臨床癥狀、影像學檢查和肺功能測試。胸部高分辨率CT(HRCT)是關鍵工具,能清晰顯示肺間質纖維化或蜂窩狀改變。肺功能測試評估通氣能力,常表現為限制性通氣障礙。血液檢查可檢測炎癥標志物或自身抗體。必要時進行支氣管鏡或肺活檢以確診類型。早期診斷能通過多學科團隊(呼吸科、影像科)協作提高準確性。

間質性肺炎的治療方法

治療目標是緩解癥狀、延緩進展和改善生活質量。藥物療法包括抗纖維化藥物(如吡非尼酮、尼達尼布)、糖皮質激素和免疫抑制劑。氧療用于糾正低氧血癥,肺康復訓練增強呼吸肌功能。嚴重病例需考慮肺移植。支持性護理如戒煙、營養管理和疫苗接種(預防感染)也必不可少。個體化治療方案需根據類型和嚴重度定制。

預防與生活建議

預防間質性肺炎的關鍵是避免風險暴露:戒煙、減少職業粉塵接觸、使用防護設備。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飲食、規律運動和充足睡眠,能增強免疫力。定期體檢有助于早期發現異常。對于已患者,遵醫囑服藥、監測肺功能變化至關重要。心理支持也不容忽視,以應對慢性病帶來的壓力。

結語

間質性肺炎是一種可管理的疾病,通過及時診斷和綜合治療,許多患者能維持較好生活質量。了解其病因、癥狀和干預措施,有助于公眾提高意識并采取預防行動。如有疑慮,務必咨詢專業醫療人員進行詳細評估。